為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進一步明確我市專精特新發展目標及舉措,指導今后一段時間的培育工作,市工信局在原《蕪湖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基礎上,結合當前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實際,同時學習了合肥等地經驗做法,牽頭起草了《蕪湖市加快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將征求意見稿予以公告,歡迎廣大公眾提出意見。公告時間為2024年6月21日至2024年7月21日,請將意見和建議反饋至蕪湖市工信局中小科郵箱:zhk3837180@163.com,聯系電話:0553-3835160。
蕪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21日
附件1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引領全市中小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我市十大新興產業,以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目標,著力打造一批專注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管理體系完善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省域副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全市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和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更加完善,形成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突出、掌握獨門絕技的“小巨人”企業,成為市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優質主體不斷壯大。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家左右、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0家左右,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A股上市公司力爭達到12家。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自主可控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研發投入強度超過5%,戶均發明專利達到15件以上,帶動全市中小企業逐步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
——企業社會貢獻度進一步增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全市經濟發展貢獻力不斷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稅收增速超過全市稅收平均增速。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梯度培育工程
1.深化苗圃培育擴面。圍繞重點產業鏈及工業“六基”領域,擴面至一二三產,依托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庫,建立分層分級、動態跟蹤管理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苗圃庫,實施精準培育。至2027年底在庫企業數達到250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強化優質主體擴量。支持企業升規,鼓勵各地政府建立相關獎勵機制,對首次新增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按照政策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升“高”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到2027年,全市高企達到300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江北集中區稅務局)
3.實施梯度培育。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構建中小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對首次認定且其當年營收增幅超過全市平均增幅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企業,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5萬元一次性獎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二)實施精準招引工程
4.大力精準招引。加大精準招引力度,力爭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蕪湖,至2027年,招引省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投促中心、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
5.加大招引支持。對我市新增的招商引資企業,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經工信部認定保留稱號的,享受我市相關政策。(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市財政局)
(三)實施創新提升工程
6.支持企業創新攻堅。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承擔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建設任務,按照現有政策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提升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能力,推動主營業務收入 1 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的規上制造業企業、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的規上制造業企業清零。到2027年,實現省級以上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7.支持校企協同創新。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產學研技術供需對接,支持校(所)企開展訂單式研發和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各地對校企合作攻關項目給予支持。選聘一批高校院所專家教授兼任企業技術專家,助力產學研深度融合。(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各在蕪高校)
8.支持企業技改升級。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鼓勵各縣市區、開發區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備投入、軟件投入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智造名城”若干政策》獎補資金的基礎上增加獎勵。(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9.支持企業打造高價值專利。充分發揮專利審查綠色通道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享受知識產權優先審查政策,幫助企業高效獲權。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將符合規定的知識產權費用納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到2027年,全市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
(四)實施強鏈補鏈工程
10.支持企業協作配套。鼓勵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參與或自建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向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專精特新培育企業開放供應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展會平臺和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作用,舉辦產需對接會,提高本地供應鏈配套率。(責任單位: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
11.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細分領域,在縣域范圍內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到2027年,培育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5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五)實施數字賦能工程
12.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觸網上云”,組織專家團隊上門為企業提供免費數字化轉型評價診斷服務。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等項目,對申報成功的企業按照現有政策給予獎勵。到2027年,實現規上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六)實施金融助力工程
13.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信貸服務,提供高額度、低利率的專屬信貸產品,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貸款再貼現業務開通綠色通道。落實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參照LPR的最優貸款利率獲得商業銀行中長期信貸支持以及全面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在企業成長過程中與企業共擔風險,在企業成長壯大后共享收益。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至2027年,蕪湖市金融機構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達450億元。(責任單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蕪湖監管分局、人行蕪湖市分行、市財政局)
14.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積極設立政府投資基金并不斷擴大規模,以母基金為主導,積極吸引上級政府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后備企業庫,量身定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輔導服務,依法依規妥善解決有關項目審批、產權確認、證照補辦、稅費繳納、知識產權等問題,支持企業在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尤其是北交所上市融資。對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階段給予最高1600萬元獎勵。到2027年末,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A股上市公司達到12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建投公司)
15. 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執行擔保費率減、免政策。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擔保的融資擔保機構,積極爭取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擔保費補貼。(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民強擔保集團)
(七)實施市場開拓工程
16.支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提高商標注冊、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針對細分領域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開展研究,牽頭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定。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安徽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蕪湖市人民政府質量獎、“安徽工業精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到2027年,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自主商標擁有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
17.支持企業參展參會。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經貿科技類展會項目,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搭建產品、技術展示平臺,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對符合條件的參展項目按照現有政策給予扶持。(責任單位:市貿促會、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18.加強政府采購扶持。嚴格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預留中小企業采購份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品申報相關創新產品目錄,對納入目錄內創新產品享受政府采購支持創新的各項政策,通過評審加分、首購首用等方式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能力。(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公管局、市工信局)
(八)實施要素提升工程
19.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大力推進紫云英人才計劃,鼓勵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符合條件的技術研發負責人、管理團隊核心成員、藍領技術工人認定為高層次人才,在住房保障、購房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配備相關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在校生創新實踐、實習考察等活動,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在蕪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冠名班、訂單班和學徒制班,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的生均費用給予學校設班補貼,每班每年補貼總額不超過30萬元,用于學校人才培養補貼,以及培養期間學生的食宿、交通、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支出。設班補貼期不超過兩年。(責任單位: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人才集團、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20.強化土地、用能保障。對畝均效益評價結果B類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用地等要素資源需求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用地需求優先納入供地計劃,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能耗雙控中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質項目合理用能需求。(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信局)
21.加強企業家培訓。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工業互聯網、資本市場等專項培訓。力爭到2027年,累計培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超2000人次。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訓班,每年組織30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負責人赴先進地區學習交流。(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九)實施服務蕪優工程
22.發揮服務平臺功能。加快培育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引導基地、平臺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開展不少于100場服務活動。服務內容包括技術咨詢、聯合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動企業間的人才、技術和產品等領域的合作,幫助企業融智融商。(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23.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切實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開通稅費服務直通車,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點對點”精細服務。在項目審批、海關口岸通關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備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納入行政審批綠色通道。(責任單位:市稅務局、蕪湖海關)
24.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對市場主體出臺免罰清單,建立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機制,加大對相關行政執法行為的協調監督,規范涉企執法檢查,整合內容、方式相似的執法檢查,減少對信用評價良好、無群眾信訪及其它違法問題線索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現場檢查頻次。進一步優化專精特新入庫培育企業的信用修復工作,為企業提供更加寬容的法治環境。(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司法局、市生態環境局)
25.強化法律維權服務。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法律服務團,開展律企同行專項法律服務活動,重點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幫助企業提前防范行業性法律風險,提高依法經營和合規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司法局)
26.強化精準服務。按照屬地原則,由所在轄區政府為每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配備1名服務專員,依法依規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日常困難問題。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上市掛牌申報過程中涉及的土地、市場監管、稅務、環保等行政服務事項,按照“頂格”要求,依法依規為企業提供便利服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建立推進指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作的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細化政策措施,確保各項責任落在實處。
(二)強化督查考核。加大專精特新培育工作的考核力度,按年度下達工作計劃和具體培育要求,將各縣市區、開發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情況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三)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推廣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樹立一批專精特新發展的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支持關心專精特新的濃厚氛圍,營造專精特新科技創新的生態。
本文件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蕪湖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廢止,由市工信局和市財政局負責解釋,其中引用現行政策的條款,按當年政策及實施細則執行。
附件:1. 蕪湖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
2.重點任務清單
3.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任務表
附件1:
蕪湖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
領導小組
組 長:蔡毅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徐禮陽市政府副秘書長
周偉市工信局局長
成 員:張 卿 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長
肖 禛 市發改委總工程師
周自強市教育局副局長
程世明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
朱春建市工信局副局長
楊 靜 市司法局副局長
邢庭勇 市財政局副局長
陸照海市人社局副局長
胡慶昊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吳文斌 市住建局副局長
鮑蓓蓓 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
后西金市商務局四級調研員
高仇斌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梁為綱 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
程勁虎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
李紅市國資委副主任
王幫蘭市市場監管局二級調研員
謝海保市公管局副局長
官蓉市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
崔建市貿促會副會長
張 良 市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三級高級主辦
許立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蕪湖監管分局副局長
于飛人行蕪湖市分行副行長
洪海峰 蕪湖海關副關長
伍運飛市建投公司副總經理
張安躍市民強擔保集團副總經理
張元市人才集團副總經理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市工信局朱春建同志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附件2:
重點任務清單
序號 |
重點任務 |
主要內容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
(一)梯度培育工程 |
|||||
1 |
深化苗圃培育擴面 |
圍繞重點產業鏈及工業“六基”領域,擴面至一二三產,依托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庫,建立分層分級、動態跟蹤管理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苗圃庫,實施精準培育。至2027年底在庫企業數達到2500家以上。 |
市工信局 |
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
|
2 |
強化優質主體擴量 |
支持企業升規,鼓勵各地政府建立相關獎勵機制,對首次新增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按照政策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升“高”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到2027年,全市高企達到3000家。 |
市科技局 |
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江北集中區稅務局 |
|
3 |
實施梯度培育 |
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構建中小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對首次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和5萬元一次性獎補。 |
市工信局 |
市財政局 |
|
(二)精準招引工程 |
|||||
4 |
大力精準招引 |
加大精準招引力度,力爭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蕪湖,至2027年,招引省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以上。 |
市投促中心 |
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 |
|
5 |
加大招引支持 |
對整體搬遷到我市的招商引資企業,屬于有效期內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保留其稱號,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市財政局) |
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 |
市財政局 |
|
(三)創新提升工程 |
|||||
6 |
支持企業創新攻堅 |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承擔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建設任務,按照現有政策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提升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能力,推動主營業務收入 1 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的規上制造業企業、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的規上制造業企業清零。到2027年,實現省級以上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
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
||
7 |
支持校企協同創新 |
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產學研技術供需對接,支持校(所)企開展訂單式研發和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各地對校企合作攻關項目給予支持。選聘一批高校院所專家教授兼任企業技術專家,助力產學研深度融合。 |
市科技局 |
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各在蕪高校 |
|
8 |
支持企業技改升級 |
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鼓勵各縣市區、開發區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備投入、軟件投入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智造名城”若干政策》獎補資金的基礎上增加獎勵。 |
市工信局 |
||
9 |
支持企業打造高價值專利 |
充分發揮專利審查綠色通道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享受知識產權優先審查政策,幫助企業高效獲權。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將符合規定的知識產權費用納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到2027年,全市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件。 |
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 |
||
(四)強鏈補鏈工程 |
|||||
10 |
支持企業協作配套 |
鼓勵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參與或自建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向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專精特新培育企業開放供應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展會平臺和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作用,舉辦產需對接會,提高本地供應鏈配套率。 |
市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辦公室 |
||
11 |
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圍繞產業鏈細分領域,在縣域范圍內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到2027年,培育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5個。 |
市工信局 |
||
(五)數字賦能工程 |
|||||
12 |
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
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觸網上云”,組織專家團隊上門為企業提供免費數字化轉型評價診斷服務。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等項目,對申報成功的企業按照現有政策給予獎勵。到2027年,實現規上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 |
市工信局 |
||
(六)實施金融助力工程 |
|||||
13 |
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 |
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信貸服務,提供高額度、低利率的專屬信貸產品,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貸款再貼現業務開通綠色通道。落實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參照LPR的最優貸款利率獲得商業銀行中長期信貸支持以及全面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在企業成長過程中與企業共擔風險,在企業成長壯大后共享收益。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至2027年,蕪湖市金融機構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達450億元。 |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蕪湖監管分局、人行蕪湖市分行 |
市財政局 |
|
14 |
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 |
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積極設立政府投資基金并不斷擴大規模,以母基金為主導,積極吸引上級政府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后備企業庫,量身定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輔導服務,依法依規妥善解決有關項目審批、產權確認、證照補辦、稅費繳納、知識產權等問題,支持企業在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尤其是北交所上市融資。對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階段給予最高1600萬元獎勵。到2027年末,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A股上市公司達到12家。 |
市財政局 |
市工信局 |
|
15 |
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 |
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執行擔保費率減、免政策。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擔保的融資擔保機構,積極爭取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擔保費補貼。 |
市財政局、市工信局、民強擔保集團 |
||
(七)市場開拓工程 |
|||||
16 |
支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 |
引導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提高商標注冊、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針對細分領域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開展研究,牽頭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定。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安徽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蕪湖市人民政府質量獎、“安徽工業精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到2027年,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自主商標擁有率達到100%。 |
市市場監管局 |
市工信局 |
|
17 |
支持企業參展參會 |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經貿科技類展會項目,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搭建產品、技術展示平臺,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對符合條件的參展項目按照現有政策給予扶持。 |
市貿促會、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
||
18 |
加強政府采購扶持 |
嚴格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預留中小企業采購份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品申報相關創新產品目錄,對納入目錄內創新產品享受政府采購支持創新的各項政策,通過評審加分、首購首用等方式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能力。 |
市財政局、市公管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
||
19 |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
大力推進紫云英人才計劃,鼓勵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符合條件的技術研發負責人、管理團隊核心成員、藍領技術工人認定為高層次人才,在住房保障、購房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配備相關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在校生創新實踐、實習考察等活動,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在蕪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冠名班、訂單班和學徒制班,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的生均費用給予學校設班補貼,每班每年補貼總額不超過30萬元,用于學校人才培養補貼,以及培養期間學生的食宿、交通、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支出。設班補貼期不超過兩年。 |
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人才集團、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
||
20 |
強化土地、用能保障 |
對畝均效益評價結果B類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用地等要素資源需求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用地需求優先納入供地計劃,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能耗雙控中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質項目合理用能需求。 |
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市工信局 |
|
21 |
加強企業家培訓 |
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工業互聯網、資本市場等專項培訓。力爭到2027年,累計培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超2000人次。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訓班,每年組織30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負責人赴先進地區學習交流。 |
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
||
(九)服務蕪優工程 |
|||||
22 |
發揮服務平臺功能 |
加快培育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引導基地、平臺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開展不少于100場服務活動。服務內容包括技術咨詢、聯合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動企業間的人才、技術和產品等領域的合作,幫助企業融智融商。 |
市工信局 |
||
23 |
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
切實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開通稅費服務直通車,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點對點”精細服務。在項目審批、海關口岸通關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備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納入行政審批綠色通道。 |
市稅務局、蕪湖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
||
24 |
完善包容審慎監管 |
對市場主體出臺免罰清單,建立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機制,加大對相關行政執法行為的協調監督,規范涉企執法檢查,整合內容、方式相似的執法檢查,減少對信用評價良好、無群眾信訪及其它違法問題線索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現場檢查頻次。 |
市市場監管局 |
市司法局、市生態環境局 |
|
進一步優化專精特新入庫培育企業的信用修復工作,為企業提供更加寬容的法治環境。 |
市發改委 |
||||
25 |
強化法律維權服務 |
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法律服務團,開展律企同行專項法律服務活動,重點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幫助企業提前防范行業性法律風險,提高依法經營和合規管理水平。 |
市司法局 |
||
26 |
強化精準服務 |
按照屬地原則,由所在轄區政府為每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配備1名服務專員,依法依規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日常困難問題。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上市掛牌申報過程中涉及的土地、市場監管、稅務、環保等行政服務事項,按照“頂格”要求,依法依規為企業提供便利服務。 |
市工信局 |
附件3: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任務表
縣市區 |
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家) |
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家) |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 年 |
2027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
全市 |
375 |
375 |
375 |
375 |
120 |
120 |
120 |
120 |
10 |
10 |
11 |
11 |
無為市 |
27 |
28 |
28 |
27 |
10 |
10 |
10 |
10 |
1 |
1 |
1 |
1 |
南陵縣 |
19 |
18 |
19 |
19 |
6 |
6 |
6 |
6 |
3 |
|||
鏡湖區 |
10 |
10 |
10 |
10 |
3 |
2 |
3 |
2 |
1 |
|||
鳩江區 |
63 |
63 |
63 |
63 |
19 |
19 |
19 |
19 |
2 |
1 |
2 |
2 |
弋江區 |
65 |
65 |
65 |
65 |
19 |
19 |
18 |
19 |
2 |
1 |
2 |
1 |
灣沚區 |
66 |
66 |
65 |
66 |
19 |
19 |
19 |
19 |
1 |
2 |
1 |
1 |
繁昌區 |
40 |
40 |
40 |
40 |
16 |
16 |
17 |
17 |
1 |
1 |
1 |
1 |
經開區 |
67 |
68 |
68 |
67 |
23 |
24 |
23 |
23 |
2 |
2 |
3 |
4 |
三山經開區 |
18 |
17 |
17 |
18 |
5 |
5 |
5 |
5 |
3 |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